搜贴子 搜作者(贴子) 搜作者(回复)
盐城家教网首页 | 
社区首页 > 家长论坛 > 浏览
楼主
批评教育与“超限效应”
“妈妈……”女儿惴惴不安地站在我的面前,一看到她这个样子,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:完了,肯定又遭受损失了!

果不其然,我新买没多久的最新版《辞海》已经在女儿的不小心中变得面目全非。“妈妈,我不小心的……”望着书,我心中的火气腾地一下冒了出来。不小心不小心,我都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不小心了了,我的一本《简爱》被她变成了了三本,跟了我快二十年的《红楼梦》也成了七零八落,作业本上一个又一个不该出现的错误……而这一切的一切统统只是一个不小心。

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了,噼里啪啦地训起了女儿,女儿刚开始还听着,随着我心中怒火不断地发泄,小家伙将头越来越扭向了一边。

“够了,妈妈!”女儿大叫了一声,我一下子愣住了,够了吗?在我眼里,似乎还远远没有。“这次是我不对,您开始说我我认为您说得挺对的。可您不能总揪着这件事不放啊,说了一遍又一遍,而且连很久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翻了一个高。每当我做错了事,您总是这样,别人这样对你,你心里舒服吗?”看着女儿那激动的样子,我不由得反思到:是不是这个问题我处理的方式有了问题?

晚上,翻开《关于心理学的100个故事》一书,《作家偷钱释心理》这篇文章一下子吸引住了我:

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•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。最初,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,使人感动,准备捐款。过了10分钟,牧师还没有讲完,他有些不耐烦了,决定只捐一些零钱。又过了10分钟,牧师还没有讲完,于是他决定,1分钱也不捐。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,开始募捐时,马克•吐温由于气愤,不仅未捐钱,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。

心理学上,管这种因刺激过多、过强和过久而引起的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,被称之为“超限效应”。

书中介绍到,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。如: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,父母会一次、两次、三次,甚至四次、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,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。被“逼急”了,就会出现“我偏要这样”的反抗心理和行为。

联系到今天发生的事情,女儿的反映,是一个“超限效应”在生活中的典型体现。今天的事情,如果我能够冷静一点,换一种方式来处理问题,也许女儿会更容易接受。

由这件事,我不由得想到作为老师的我们,在平时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似乎也容易出现这个问题。学生犯了错误,我们往往习惯于不止一次地重复同样的批评:“你说这到底是因为什么?”“不好好做作业对吗?”“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,就是不长记性!”初听批评,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感觉内疚;可是由于老师批评起来没完没了,学生就会感到不耐烦,甚至与老师对立,最后干脆来一句:“我偏这样,你能怎么办!”学生一较劲,老师的工作就会很被动,导致师生关系紧张,双方互不原谅,持续冷战!

可见,我们对孩子、对学生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,应对他们“犯一次错,只批评一次”。如果非要再次批评,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,要换个角度,换种说法。这样,他们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“揪住不放”,厌烦心理、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。


巴西蝴蝶飞飞美国龙卷风风:多米诺教育网dmnedu.com
作者:陈老师(117362)08-10-05 09:25回复此贴
回复内容:
百分·盐城家教网 ©2003-2015